跳到主要內容 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齊夫定律揭示詞彙使用的不均衡現象

  語言學著名的齊夫定律 (Zipf's law) 描述了詞彙在真實語言使用情境中極度不均衡的現象。藉由大量文章的統計,我們得以統計出詞彙在實際語言使用的頻次表。將頻次表依出現次數由高而低排列,就可以觀察到齊夫定律的現象(如表1):排名序位第20名的詞的頻次大約是排名第10名的一半;而第100名的詞大約是第10名的1/10。齊夫定律的通則就是詞頻和序位的倒數成正比(頻率∝1/序位)。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齊夫定律反應了詞彙使用極度不均衡的現象:語料庫中 99% 的頻次是由最高頻的 1% 詞彙所貢獻。我們實際統計約10億頻次 (tokens) 的美國COCA語料庫,其中大約由數十萬個相異英文詞 (types) 所構成,但這數十萬詞大部分的出現頻率都極低。最高頻的前100 詞大約就貢獻了5億頻次(將近50%)。講白一點就是:只要您認識了最高頻的100個英文詞,就能在一般英文文章中辨認出 50% 的詞。這個驚人的不均衡現象揭示了現代語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只要掌握最高頻的 1% 詞彙,就能讀懂文章中99% 的詞。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語言教學應由高頻的詞彙開始學習,方能得到最佳的學習效率。

 

表 1、從COCA語料庫統計的詞彙頻次表,依出現頻次由大而小排列

序位

詞彙

頻次

1

the

47,644,615

2

be

40,310,332

3

to

24,310,041

4

a

23,738,154

5

and

23,605,940

6

of

22,467,586

7

in

15,738,070

8

I

13,977,003

9

that

12,785,937

10

have

11,714,476

……

18

with

6,130,249

19

this

5,290,903

20

as

5,229,087

……

98

two

1,085,199

99

first

1,085,167

100

even

1,080,589

 

從詞頻表到教學詞表的建置

  從齊夫定律的發現,我們確立了教材的編排應該從最常用的詞彙開始,再逐漸提升詞彙的難度。然而,如果我們實際觀察詞頻表會發現,最高頻的詞以功能性的詞彙(冠詞、介詞、連詞等)居多,例如:the, be, to, a, and,它們通常沒有明確的語義內容,用於表示語法功能、連接語句或在語言結構中扮演特定的功能。對學生來說,這些詞的學習困難度較高,並不適合在初級時安排太多,而應依常用度及困難度適當的將它們安排在不同等級的教材中。所以,詞頻表通常不適合直接應用在教材的編撰上。

  教學詞表則是專門為教材編撰所設計的詞表,因此,它的安排及設計必須考量到實際教學的需求。例如:依據語言能力的分級訂定各級應學習的詞彙。其中,在詞彙的順序安排上,除了依據詞頻表之外,還需將難度較高的功能詞分散到不同的能力級別。這些調整工作必須仰賴經驗豐富的語言教育專家來進行。

教材難易度的安排與評估

 

  有了分級詞表之後,教材編撰就能依據教學大綱及教學詞表逐步提高難度級數。透過嚴格控管的情境、詞彙、文法及審慎使用的圖案,教材編撰的成果可以趨近於所設定的能力目標。然而,在編輯過程中,人工必須分心於掌握情境、詞彙、文法等要素,對編輯與審查而言都是極耗費心力的工作。透過良好的教材編輯工具,可以協助編輯者掌握目前所使用各等級詞彙的數量,自動評估目前教材的能力等級是否超過所設定的級數等。同樣的,教材的審核者也需要類似的分析工具,才能掌握教材的內容是否和課綱所設定的能力等級相符。

結語

  齊夫定律揭示了詞彙使用的不均衡現象—即少數高頻詞貢獻了大部分語言使用情境中的詞彙頻次。這提示我們在語言教學中應該優先學習高頻詞彙,以提高學習效率。而教學詞表的建置正是實踐這個目標的有效參考資料。編輯者依據教學詞表的分級,循序漸進將詞彙安排到教材的內容中,就能使教材的詞彙等級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最後還需要有良好的教材編輯工具輔助,使教材編輯者能專注於內容,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發展出高品質的語言學習教材。

 

資料來源

白明弘(2022)。子計畫五: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於英語教科書之分析比較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整合型計畫案期中報告(NAER-2022-018-C-1-1-F2-05)。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附加檔案

  1.  藏在語言中的祕密:詞彙計量研究對語言教學的啟發.pdf(另開新視窗)
圖片來源:Pixta
為了更好的觀看體驗,請將裝置直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