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所謂的語法是存在於我們腦中的語言規則系統,這個規則系統是我們發話和解讀話語的依據,也反映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所謂的句型,就是句子中的詞語透過這個規則系統的運作所組織起來的結果。許多研究證實母語者的構句能力與其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吸收及處理語言訊息的效能具相關性,不僅決定聽、說、讀、寫等理解、表達能力的優劣,也可能影響第二語言(簡稱二語)的表達能力,如有研究顯示母語的寫作能力與二語的寫作能力具正相關性,也就是說,建立起母語的語法和句型觀念,對於二語學習可能產生正面效益。因此,不管是母語或二語,我們都應該正視句型在語言表達的關鍵角色,母語的句型教學也應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
句型可以怎樣分類?什麼是單句?
句型可分為單句與複句。單句在語意上表達一個最簡單、完整的意義,形式上由一組詞或內部詞語互相作為句子成分的短語構成,經常是一個主語及一個動詞組成,如例(1)。而複句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關,但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在複句中的單句失去其獨立性,稱為分句,如例(2)的底線處。由此可見,單句可說是篇章中的最小單位,也是文章最重要的成分。
(1) 桌上有隻大蟑螂。→一個單句
(2) 妹妹嚇哭了,因為桌上有隻大蟑螂。→一個包含兩個分句(單句)的複句。
單句的類別有哪些?
華語的單句句型究竟有幾種呢?為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依教育部97年中小學課程綱要編輯的國小國語教科書A、B、C三個版本,共分析出18,340個單句,並將這18,340個單句可歸納成三大類、42個句型。這三大類分別是:
一、以主詞(subject)為首的句子:這類的句型一般被認為是人類語言最基本也最常見的類型,主詞是句子的被陳述部分,而句子的陳述部分,在國小課本中可以是動詞(V)、形容詞(A),或名詞(N),如下例(3)-(5)。例如:
(3) 春天來了。(S+V)
(4) 媽媽好偉大。(S+A)
(5) 阿花18歲。(S+N)
二、以主題(topic)為首的句子:主題句一般認為是華語的特徵,華語不同於印歐語系的語言,屬於主題顯著的語言,從位置上來看,由主題引導的句子都至少有兩個名詞或名詞組,第一個名詞為主題,通常是被評論的對象,而第二個名詞則是該句的主詞,如例(6)。有趣的是,華語主題句中,主詞常被省略,如例(7)。
(6) 請假的事,我再跟老師說。
(7) 這些錢,不用還了。(省略主語「你」)。
三、特殊句型:華語的特殊句型大約有9種,包含「把」字句、比較句、「連」字句、存現句、「是……的」句等,如例(8)與(9)。
(8) 把口罩戴好!
(9) 他是昨天回到臺灣的。
國小國語課本中的單句
上面的這三大類單句,總共包含42個句型。42個聽起來雖然很多,但使用率前10高的句型,已涵蓋所有課文八成的句子結構。也就是說,儘管單句句型很多個,但作者寫作時,只集中使用其中的10個左右,表示這10個句型已可幫助作者表達大部分的想法。這10個句型按出現率高低條列如下。
|
句型 |
例子 |
1 |
S+V+O(主詞+動詞+受詞) |
我買了五盒口罩。 |
2 |
S+V+O+V(主詞+動詞+受詞+動詞) |
我坐高鐵去高雄。 |
3 |
S+V+C(主詞+動詞+補語) |
你講得真好! |
4 |
S+V(主詞+動詞) |
冬天來了。 |
5 |
「是」字句 |
我是他朋友。 |
6 |
S+A(主詞+形容詞) |
小明真聰明。 |
7 |
存在句 |
桌上有隻大蟑螂。 |
8 |
T+S+V+O(主題+主詞+動詞+受詞) |
這連假大家都做什麼? |
9 |
S+P+V+O(主詞+介詞組+動詞+受詞) |
我在門外放了一把椅子。 |
10 |
「把」字句 |
我把他的書燒了。 |
單句句型的教學
學會上述10個句型,就可以理解課本中80%的句子結構,表示這10個句型在國小課本中的頻率很高,應該優先教學。然而,現在國語文教學沒有專門的語法課程,使得學童對華語規範性語法的概念並不深刻。所以,教師在課文中遇到這類的結構,可將具有相似結構的句子放在一起,適當引導學生體會、理解詞語是按照什麼規則組合在一起。對於出現率較低的句型,教科書的編者也可以適當改寫文本,增加少用句型的出現率,讓學生多元廣泛地接觸不同的句型,或是在每個單元增加句型練習及說明的環節,使句型教學更有針對性並突顯其在語文表達中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
吳欣儒(2020)。第一至四學習階段國語文領域常用句型之分析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個別型計畫案成果報告(NAER-2019-029-C-1-1-B4-03)。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另開新視窗)
附加檔案
- 華語基本句型是什麼?國小國語課本中的單句.pdf(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