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現場普遍的氛圍大都是「聞評色變!」,不知如何做課程評鑑,老師們也普遍覺得課程評鑑很困難,難以落實。本研究針對2206名國中教育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結果可發現在「課程領導」、「課程發展與評鑑」、「教師課程專業」及「課程發展支持系統及資源」四個面向中,填答者認為「課程領導」的重要程度最高,然而,在「課程發展與評鑑」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最大。在各面向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平均分數最高的四者依序為「課程評鑑指標太多,難以落實」、「工作量太大,難以負荷」、「領頭羊教師難找,沒人要當」、「家長參與學校課程教學相關事務的意願低落」。總體來看,「課程評鑑指標太多,難以落實」是國中現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與困境。傳統上,國中端注重升學,學校的辦學績效往往以「升學率」作為衡量的主要標準,因此,學校課程評鑑的實施,往往流於形式化,無法實質地進行學校課程計畫、課程實施的檢討與改進。
在目前108課綱推動的過程中,國中端怎麼做課程評鑑呢?本研究提出以下三點可行做法:
(一)從小地方開始做起
課程評鑑是學校教育人員對於課程實施的經驗進行反思的歷程,也是一場自我評鑑的歷程。學校課程評鑑的推動可從一個教學單元、一學期的校訂課程開始做起,主要是要讓老師有感,有感覺到做課程評鑑是對於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是有助益的事。學校可以設計期末問卷,以蒐集學生對於整學期課程實施的意見,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據以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與結果,以作為課程調整的參照。
(二)評鑑指標可彈性修改,朝精簡、具體化及易懂的方向撰寫
各校應結合課程發展級學校需求,擬訂課程評鑑目的與評鑑範疇,並結合學校行事曆訂出評鑑時程。學校課程評鑑應重視總結性及形成性,且質量並重,但量化指標應以精簡、易懂、可彈性運用為原則。課程評鑑應重視內部人員自我評鑑的功能,強化學校課程領導者運用課程評鑑的結果,增進課程實施反思與回饋之能力。
(三)鼓勵運用領導-評鑑雙向度政策工具
參考Wiles(2009)及Marsh(2009)等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領導—評鑑雙向度政策工具」(如下列表1),據以落實資料驅動的課程領導與證據本位的課程評鑑。「資料」包含諸如學校課程計畫、備觀議課資料、學生學習評量、問卷、家長回饋資料、專家學者建議…等部分,學校課程領導者於課程發展的設計、實施與效果之各個階段,透過收集、組織、分析、報告與活用各種各項資料之歷程,開展資料驅動的課程領導與證據本位的課程評鑑。例如,學校可以於設計階段,收集過去課程實施的成果、家長與教師的意見等資料,以作為該階段課程發展與評鑑歷程中的一環(如下表A-1處所示);學校也可以於效果階段,設計學生問卷,並將所得到的數據轉化為圓餅圖,據以分析學生在各個面向上的學習成果(如下表C-3處所示)。
表1、領導—評鑑雙向度政策工具
資料來源
楊俊鴻、謝進昌(2022)。國民中學課綱推動的運作與關鍵要素。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AER-2019-029-C-1-1-A3-02。執行日期:2019-08-01至2021-12-31。
附加檔案
- 聞評色變!係金ㄟ?國中端怎麼做課程評鑑?.pdf(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