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問題舉手

提升教師全民原教素養的方法與途徑

原民特展主視覺

【計畫簡介】

        本計畫主要目的,在探究如何協助職前與現職教師提升全民原教素養之方法與途徑。探究議題包含全民原教的國際趨勢、國內相關法制、現行教職環境素養調查、素養的指標建構以及學習資源的規劃。透過多方面的調查與研究彙整,瞭解國內外「全民原教」之發展趨勢與法令,以及目前我國教育現場教師所具備的族群文化素養之程度,作為師培政策的研擬與修正,以及規劃相關培育與補充學習資源。

        為配合本計畫「全民原教」的宗旨,與新興網路媒體「法客電台」合作,將各子計畫參與成研究人員,及在原住民族教育方面有成果的學者專家與教師等,分享其學思或成長過程與成果,並社會大眾進行對話。藉此分享原住民族教育相關知識與議題,達到普及與推廣的效果。

{圖片描述}

【#1】什麼是「全民原教」?

       作為首集,將介紹全民原教的概念、方法以及這項政策希望解決什麼社會問題,也會討論為什麼原住民族文化是不分族群身分都可以接觸、學習,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

來賓: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周惠民主任、Amis旮亙樂團成員、中興大學獸醫系準大一生陳子安同學。

{圖片描述}

【#2】「資源前線」——全民原教推動單位,原教中心與原資中心在幹嘛?

       藉由訪問臺北市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主任以及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胡哲豪,瞭解各縣市的原教中心和大專院校的原資中心的主要任務和業務以及兩者的差異外,也會深入探討原住民族學生真正需要的資源與支援為何?也會探討不同的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各大專院校原民學生資源中心、各族知識體系中心,在現在或未來彼此串接的可能性。

來賓:臺北市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白紫‧武賽亞納主任、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胡哲豪主任。

{圖片描述}

【#3】「從計畫到教學現場」——全民原教面面觀

        從轉型正義的目標討論「認識臺灣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試辦課程」實施的重要性,並以此說明目前原住民族語言教育的研究現況與目標。如何透過教育促進族群間的理解和尊重;同時提供給教師的配套措施,如:教材教案、文化敏感度訓練、與原住民族社群的連結。並探討各項計劃與教學現場要如何結合,才能達到有效的全民原教。

來賓: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Ciwas  Pawan助理研究員、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Bavaragh  Dagalomai  謝若蘭主任。

{圖片描述}

【#4】「無所不在的全民原教」——看見並聽見教學現場

       本集邀請「忽聞布農踏歌聲」團隊發起人及成員,兩位教師都是高中老師,但分別為國文科與音樂科教師。透過分享「忽聞布農踏歌聲」團隊的由來與組成、教案設計、實踐現場的故事以及「議題融入」教學遇到的挑戰與困難等內容,來討論「全民原教」概念如何落實,以及應用在不同科目別或不同階段的教學現場的方法及挑戰。

來賓:「忽聞布農踏歌聲」團隊發起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文科 許明智老師 、「忽聞布農踏歌聲」成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音樂科 羅偉銘老師。

{圖片描述}

【#5】「無所不在的全民原教」——看見並聽見教學現場

       本集將透過分享師資生培育過程,說明不同階段的教師培育重點與檢視標準及多元文化素養的目標。來討論全民原教有沒有可能落實於「師資培育」領域中?未來的教師如何具備多元文化素養?

來賓: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陳麒助理教授、師資生蘇筠瑜同學。

{圖片描述}

【#6】教科書與獵人協會的全民原教:從理解到溝通—多向度的跨越

       本集邀請兩位以漢人身分,積極投入原住民族群事務的學者與文化傳承實踐者,除了分享各自的學思歷程之外。也會針對各自的專業,來討論目前原住民族議題融入的科目,為何是國語文、歷史與公民先行?教科書中的全民原教、議題融入是否要對應考試需求?以及原住民族群為主體的獵人協會,如何在現代機制運作中與傳統決策方式進行磨合。

來賓: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李岱融助理研究員、鄒族獵人協會吳翊豪總幹事。

{圖片描述}

【#7】目標再確認—期待與展望   

       本集討論全民原教在執行面向上的目標,包含不同學習年齡階段或是環境的教學現場,可能有哪些具體指標可以提供檢視。此外,也會論析民族教育與全民原教之間的差異,並討論全民原教從大學銜接至職場或社會時, 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落實的作法?

來賓: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Tunkan Tansikian 陳張培倫副教授

{圖片描述}

【#8】「歧視掰掰」— 看見更多元平等的社會   

       本集邀請到原住民族新銳學者,於節目中分享與討論過往自身曾遇到的歧視或偏見。同時也從各自專業角度,分析過往殖民政權對原住民族的認同與文化學習(傳承)造成的影響。也提出原住民族人在主流社會,遭受到差異、誤解、認同斷裂和忽略的創傷根源,並分享社會各單位如何能提供多元支持。

來賓:國家教育研究院 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Skaya Siku 思嘎亞‧曦谷 助理研究員、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Ciwang Teyra 副教授

{圖片描述}

【#9】世界觀/價值觀與族群本位的界線   

       本集藉由教學現場的教師以及國教院學者,分享教育體制內,同樣是語言教學,在本土語言與「國文(語)課」兩者在議題融入的方式與操作上是否有所異同?透過兩者對話來討論研究發展單位與教學現場之間,如何溝通協調各種型態校園教育環境的需求。也會分享教學方面如何因地(族/部落)制宜採取適合的方針。最後在以推動全民原教的目標下,對族人學生與主流社會學生,側重的目標可能有哪些面向。

來賓: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李岱融助理研究員、高雄市國昌國中教師江儀梅老師

【錄音現場照片集錦】